根据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的通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及区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解决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重建设、轻管护、后续监测评价和跟踪督导机制不完善,造成建成高标准农田被占用甚至出现撂荒现象,对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要实行严格保护,全面上图入库,强化用途管控,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高标准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坚定不移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以我区农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结合我播州区2021年、2022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涉及乡镇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守好发展与生态底线,坚持稳中求进主基调,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摆在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落实好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关键时期,人们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需求压力日益增加。而因为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水资源利用率不高等,迫切需要下大力气改造中低产田、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二、发展基础
土地资源:遵义市播州区地处贵州省北部,国土面积2487.6平方公里,全区确权登记承包耕地面积111.4万亩(其中田37.2万亩、土74.2万亩),约占国土面积29.6%,高产田占20.7%,中低产田占79.3%,农民人均占有耕地1.63亩。全区现有坝区39个、13.64万亩,仅占耕地面积的12.2%,适于发展农业生产的集中连片单品规模化种植的耕地面积较少;6~15°的缓坡耕地面积46.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1.7%;15~25°的中坡耕地面积29.9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6.6%,绝大部分已开展退耕还林;大于25°的陡坡耕地面积21.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9.5%,全部实施了退耕还林。
生物资源:遵义市播州区立体气候特征明显,生物资源丰富多样,发展山地特色农业潜力较大。境内有水稻、油菜、烤烟、生猪、辣椒、高粱等传统优势主导品种,有西红柿、茄子、黄瓜、大葱、香葱、食用菌等特色蔬菜品种,有脆红李、提子、蜜柚、核桃、猕猴桃等水果品种,有黔北黑猪、黑山羊、贵州白山羊、生态禽等特色畜禽品种和鱼类100余种。“黔北黑猪”“团溪白果贡米”“播州乌江鱼”“核桃箐核桃”是区内优势特色优良地方农产品,成功申报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气候资源:遵义市播州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森林覆盖率52%,平均海拔850~1100米之间,终年温凉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14.9℃,年均日照时数1146.9小时,雨水充沛,降雨量1035.7毫米,无霜期291天,光、热、水基本同季。区域内小气候特征明显,分板块区域发展不同产业条件优越,中部适宜休闲观光体验城郊型农业,东南部适合发展外向型农业及生态畜牧业,西北部适宜发展夏秋冷凉型蔬菜。
三、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我区紧扣“五步工作法”,围绕“八要素”,强化产业扶贫“一长两短”,以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突出“四新一高”,以“821”为抓手,突出辣椒、生猪全产业链建设,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补齐全面小康“三农”短板,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效益进一步提升,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粮食产量稳定经济作物稳步增长,畜牧业增加值在农业增加值中占比稳步提高。
(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突破。围绕市场需求,以仔粒玉米调减为抓手,推进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为载体,全力优化农业产业内部结构,推进重点产业向最适区域布局,调整公路沿线产业持续优化,“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农产品商品化率有效提升。
(二)农业全产业链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贯彻落实省委“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精神,按照“全产业链发展、全要素链配合、全责任链压实”的要求,紧扣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流通和消费五个产业链环节,强力推进优质辣椒、生态畜牧、绿色蔬菜、生态“稻+”工程、食用菌五大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全区农业龙头、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采取“龙头+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带动产业发展。组建播州红公司入驻乐意园区,由区沃丰农业投资集团负责打造辣椒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带动我区辣椒产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终端产品延伸。
(三)农产品品牌创建取得新进展。2016年通过省级验收,成功创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抓好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和农产品安全质量监管体系建设,抓好田间生产档案和投入品档案管理,应用手机APP创新基地监管,适时开展田间档案建设、投入品使用等监督管理,提高了基地大户、规模种养殖场主的农产品安全意识。进一步强化农产品“二品一标”认证,适宜农产品种植区域无公害认证全覆盖,推动农产品从“种得好、养得好”向“卖得好、效益好”转变。
(四)产业扶贫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紧扣贫困村贫困户产业扶贫根本,贯彻落实市委产业扶贫“一长两短”贫困户全覆盖指示,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共同体等发展模式,订单带动,以销定产,精准扶贫、精准产业,坚持“长在山上、短在田里,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因地制宜抓好辣椒、经果、水稻等长线长效产业和蔬菜、食用菌等短期见效及短平快产业,确保能发展产业的贫困户都种植蔬菜辣椒2亩以上,推动贫困群众持续增收有保障,稳定脱贫有产业。
四、全区产业布局
围绕“五子”农业和“五型”经济,按照“821”优势主导产业定位,调优种植结构,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布局,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基地。一是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粮食生产“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要求,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和防止“非粮化”,统筹利用好撂荒地,根据撂荒地地力条件,优先用于粮食生产。到2025年,确保粮食稳定在25万吨、油菜籽稳定在5万吨。二是紧盯“单品生产、基地成片、产业成带、集群发展”目标,依托播州区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发展富有特色、规模适中、带动力强的特色产业集聚区。打造“一县一业”“多县一带”,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培育产业集群,形成“一村一品”微型经济圈、农业产业强镇小型经济圈、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型经济圈、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构建乡村产业板块发展格局,打造产业集群。
辣椒产业集群。按照“油菜下田、辣椒上坡”要求,科学轮作、土壤改良要求,打造新民、洪关、马蹄3个辣椒专镇,打造洪关联心村、龙坪中心村、团溪香山村、团溪生产村、新民龙丰村、新民朝阳村、马蹄团江村、枫香张村村、枫香苟坝村、枫香青坑村、石板池坪村等11个辣椒专业村和辣椒168个专业组。规划建设鸭溪—龙坑—石板,枫香—洪关,马蹄—泮水,三合—新民,团溪—西坪5个2万亩,三岔—龙坪,茅栗——团溪—铁厂,三岔—团溪—尚嵇3个1万亩,建成5个5000亩相对集中辣椒示范基地和12个1000亩标准化示范基地,推动生态辣椒种植规模稳定38万亩以上。
蔬菜产业集群。按照“设施蔬菜+露地蔬菜”模式,全区打造三大蔬菜产业板块。中部城郊型蔬菜产业板块:紧盯市场保供和市长菜篮子工程,围绕龙坑、南白、三岔、龙坪、芶江、石板等,建设南白民主—龙坑八理—金鼓、石板池坪—天旺—乐意、三岔苏山—红光、龙坪中心—小湾—上水等千亩速生菜基地。西部夏秋冷凉蔬菜产业板块:围绕冷凉小气候条件,大力发展的特色单品蔬菜,围绕鸭溪、乐山、枫香、马蹄、泮水、洪关、平正等,建成枫香花茂—青坑—洪关、鸭溪堰坎—金钟—高枧、乐山—浒洋水—新华、泮水遵金—纸厂等千亩以上基地。东南部外向型蔬菜产业板块:紧盯省外市场和消费需求,围绕团溪、西坪、尚嵇、茅栗、新民、三合等镇,建设三合互合—马坪—冷水—长丰,尚嵇乌江—保星—茶山,新民—茅栗、团溪—西坪等千亩外向单品蔬菜基地。到2025年全区优质蔬菜种植达到40万亩以上,其中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达到70%以上。食用菌以贵州泉源菌业科技有限公司为引领,规划三合、苟江、三岔、龙坪、团溪、茅栗、西坪、铁厂食用菌产业带和石板、鸭溪、枫香、马蹄、洪关、平正食用菌产业带,重点发展香菇、平菇、木耳、茶树菇、羊肚菌等优势品种,到2025年种植食用菌1亿棒,产量6万吨。
“稻+”为主的粮食产业带。围绕粮食安全,创新粮食生产方式,优化粮食内部结构,加大以绿色“稻+”为主的水稻生产、以酒用为主的有机高粱生产、以饲料及特色粮食为主的薯类生产,切实提高粮食生产的质量与效益。规划建设稻+综合种养示范,以石板镇池坪为核心打造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以团溪白果为核心的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打造团溪-西坪-龙坪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带,规划建设茅栗、尚嵇、新民镇结合美丽乡村的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带,打造白龙河、鸭溪河、黑水河为水源的乐山、枫香、鸭溪、马蹄、泮水、洪关、平正为主的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区,全区常年种植水稻25万亩,确保水稻产量稳定在13万吨以上,全区粮食产量稳定在25万吨以上。
巩固提升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精品水果产业,优化水果种植结构,打造一批精品水果产业基地,力争精品水果种植达到20万亩。因地制宜发展茶叶、中药材等产业,打造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的优质中药材基地。大力发展林下药材、林下养鸡、绿色蜂蜜、特种养殖等林下经济,打造一批林下经济特色品牌。围绕茅台酒用高粱订单,规划建设团溪-茅栗、泮水-马蹄2个万亩有机高粱产业带,平正、枫香、石板3个5000亩有机高粱产业基地,带动适宜区域常年种植高粱15万亩。坚持“稳中求精、精中求进、进中求强”战略谋划,全区打造万亩镇乡1个(茅栗)、万担镇乡7个(茅栗、新民、团溪、铁厂、马蹄、枫香、乐山)、万担村1个(茅栗草香),构建规模稳定、质量高效、持续发展的烟叶产业格局,全区常年轮作种烟农田面积稳定在11万亩,年种植面积稳控在5万亩以内、产值2亿元以上。
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以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特色食品制造为重点,围绕辣椒、蔬菜、生猪、粮油、中药材等主导特色优势产业,坚持特色化、高端化定位,完善支持扶持政策,培育壮大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一批世界知名、全国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推进同类加工企业抱团集群发展,重点扶持遵义椒源、贵州卓豪、播州红、温氏集团、绿叶原生、兴伟面业、山珍宝等绿色农产品加工企业,确保每个主导特色产业均有1-2个龙头企业引领,推动我区农产品加工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奋力建设优质农副产品和绿色食品加工集聚区,打造以辣椒(蔬菜)、稻+、生猪、粮油、中药材等为主的绿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确保到2025年绿色农产品加工产值150亿元
五、本方案产业发展实施计划
为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不被占用、不出现撂荒现象,故本次规划产业范围是依托遵义市播州区2021年、2022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涉及的泮水镇喻河、永定、遵金村;南白街道办事处民主村;尚嵇镇大坝、新华、毛坪社区;西坪镇南坝、厂上、竹山村;龙坪镇大兴、中兴村;团溪镇农庄、和平、五龙村;苟江镇桥村;马蹄镇洋河、新坪、团江村;石板镇池坪、天旺、柑子树、乐意村;三合镇长丰村;乐山镇民星、后箐、翁海村;三岔镇高山、长安、红星村;鸭溪镇金钟、金刀村;茅栗镇富兴、九龙、金山、花果村;共14镇乡,33个片区,36个行政村。以达到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高标准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目的。同时依托区内产业集群打造全产业链,通过全产业链的模式进行规模化的收购、储运、养殖、加工,推动农产品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使农产品的使用更有效率,更加科学。
六、目标任务分解
根据本项目涉及的14个镇(街道办)33个片区。结合播州区“十四五”规划关于产业集群的规划,将项目各片区高标准基本农田产业规划如下:
(1)辣椒产业集群
马蹄镇项目片区产业规划:马蹄镇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可建成高标准农田1771.064亩,其中水田768.795亩、旱地1002.269亩。项目建成后,结合马蹄镇的基础产业拟规划种植水稻、油菜、辣椒等农作物。充分发挥党建领航的作用,采取“支部引领、党员带动、群众行动”方式,狠抓产业结构调整,推行“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等产业模式,为群众增加了创收渠道和就业岗位,实现党建引领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为群众增收致富夯实了基础。
本次建成高标准农田产业分配:完成辣椒种植1002.269亩,完成稻油轮作768.795亩。
团溪镇项目片区产业规划:团溪镇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可建成高标准农田15617.458亩,其中水田6702.857亩、旱地8914.601亩。项目建成后,结合团溪镇的基础产业拟规划种植有:优质水稻—白果贡米、油菜、蔬菜、辣椒、花椒、玉米、红薯等农作物。团溪镇围绕“白果村—福禄村—两路口村、生产村—农庄社区、张王村”三大核心区域,规划打造了全镇绿色“稻+”基地,围绕“白果贡米核心种植区域,大力发展稻+鸭、+鱼、+菌、+菜”。
本次建成高标准农田产业分配:完成种植白果贡米+油菜轮作6702.857亩、完成种植辣椒5000亩并建成示范基地、花椒1000亩、其他作物2914.601亩。
尚嵇镇项目片区产业规划:尚嵇镇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可建成高标准农田4508.248亩,其中水田2109.096亩、旱地2399.152亩。项目建成后,结合尚嵇镇的基础产业拟规划种植有:水稻、油菜、玉米、食用菌、辣椒等农作物。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发展山地特色农业,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集中力量富民强村。如今尚嵇镇呈现出产业连片、生态和谐、乡民和睦的诗画田园新风貌。
本次建成高标准农田产业分配:完成稻油轮作种植2109.096亩,示范办点500亩;完成辣椒种植2000亩,示范办点500亩;完成其他蔬菜种植399.152亩。
石板镇项目片区产业规划:石板镇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可建成高标准农田7651.81亩,其中水田3551.216亩、旱地4100.595亩。项目建成后,结合石板镇的基础产业拟规划种植有:水稻、油菜、蔬菜、辣椒、高粱等农作物。石板镇现有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个,经营合作社4个,种植大户5个,基本椒农680人,种植技术强,示范带动大。严格按照“抓一业促百业、一业兴百业兴”工作要求,围绕“2328”的工作思路强力推进石板镇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
本次建成高标准农田产业分配:完成稻油轮作种植3551.216亩,示范办点1000亩;完成辣椒种植2000亩,示范办点500亩;高粱2000亩,示范办点500亩;完成其他蔬菜种植100.595亩。
龙坪镇项目片区产业规划:龙坪镇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可建成高标准农田5210.898亩,其中水田2478.777亩、旱地2732.121亩。项目建成后,结合龙坪镇的基础产业拟规划种植有:水稻、油菜、食用菌、辣椒、玉米、蔬菜、红薯等农作物。积极推行“反租倒包”“三社融合”“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现代组织模式,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平台作用和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打通企业与农户“订单种植,保底收购”合作渠道,建立“同向发力、合作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群众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切实为群众兜住收入底线、拓宽致富门路。
本次建成高标准农田产业分配:完成稻油轮作种植2478.777亩;完成辣椒种植1500亩,完成食用菌种植500亩,完成其他作物种植732.121亩。
茅栗镇项目片区产业规划:茅栗镇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可建成高标准农田6274.447亩,其中水田2956.675亩、旱地3317.772亩。项目建成后,结合茅栗镇的基础产业拟规划种植有:高产水稻、油菜、高粱、辣椒、玉米、小麦等农作物。近年来,茅栗镇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流转土地,推动蔬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发展,不仅提升了蔬菜产业的专业化水平,还吸纳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业,使蔬菜种植成为了当地村民致富增收的“绿色银行”,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产业饭”。
本次建成高标准农田产业分配:完成稻油轮作种植2956.675亩;完成辣椒种植2000亩;完成高粱种植1000亩,完成其他蔬菜种植317.772亩。
(2)蔬菜产业集群
南白街道办事处项目片区产业规划:南白街道办事处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可建成高标准农田1146.04亩,其中水田559.49亩、旱地586.55亩。项目建成后,结合南白街道办事处的基础产业拟规划种植有:水稻、油菜、蔬菜、食用菌等农作物。南白街道办事处加强坝区支部建设,统筹引领坝区发展。联合坝区内合作社、产业大户,在坝区建立乐民合作社党支部,党支部现有党员12名,按照“党员+群众”的模式,开展支部建设,以党支部为轴心,统筹坝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实施方案,积极申请财政扶贫资金,盘活大夫坝区的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资源要素,大力发展“乐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组织模式,推动坝区有序高质发展。
本次建成高标准农田产业分配:完成稻油轮作种植559.49亩;完成食用菌及其他蔬菜种植586.55亩。
苟江镇项目片区产业规划:苟江镇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可建成高标准农田1348.773亩,其中水田611.585亩、旱地737.188亩。项目建成后结合苟江镇的基础产业拟规划种植有:高产水稻、油菜、蔬菜、食用菌等农作物。苟江镇通过党建引领农技培训,培训群众科学种植养殖,采取‘党组织+大户+人才’模式,让党员干部、人才深入开展‘送农技’到田间地头活动,旨在提升种植户种植技术和管护水平,学习先进科学种植模式,提高复种指数,解决农户后顾之忧。同时推动以党组织、种粮大户、致富带头人辐射带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水平,促进全镇粮食生产能力可持续增长。
本次建成高标准农田产业分配:完成稻油轮作种植611.585亩;完成食用菌及其他蔬菜种植737.188亩。
三岔镇项目片区产业规划:三岔镇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可建成高标准农田3120.348亩,其中水田1498.265亩、旱地1622.083亩。项目建成后,结合三岔镇的基础产业拟规划种植有:高产水稻、油菜、玉米、蔬菜、红薯等农作物。三岔镇按照“抓党建、兴产业、强坝区、促增收”的核心思路,积极探索“支部领军护航、党员带动示范、群众参与受益”的“坝区产业调整模式”。按照围绕市场抓单品,看产业规模;围绕单品抓技术,看产业效益;围绕技术抓带动,看群众收益;围绕带动抓管理,看组织方式;围绕管理抓模式,看利益联结;围绕模式抓问效,看责任落实“六抓六看”要求,扎实抓好坝区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
本次建成高标准农田产业分配:完成稻油轮作种植1498.265亩;完成玉米及其他蔬菜种植1622.083。
三合镇项目片区产业规划:三合镇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可建成高标准农田1205.615亩,其中水田579.47亩、旱地626.145亩。项目建成后,结合三合镇的基础产业拟规划种植有:高产水稻、油菜、蔬菜、红薯、土豆等农作物。为全力推进产业扶贫,走出一条绿色循环、持续长效的产业发展之路,三合镇通过“村集体经济+群众土地入股+大户”、“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大户+散户”等多种模式,规划种植万亩花椒,打造群众增收长效产业,让基地务工的村民在家就可实现就业,土地入股的村民实现收益分红,直接种植的村民实现长效增收,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本次建成高标准农田产业分配:完成稻油轮作种植579.47亩;种植花椒及其他蔬菜种植626.145亩。
(3)“稻+”粮食产业带
乐山镇项目片区产业规划:乐山镇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可建成高标准农田2327.965亩,其中水田1067.954亩、旱地1260.011。项目建成后,结合乐山镇的基础产业拟规划种植有:高产水稻、油菜、辣椒、玉米、小麦、红薯等农作物。近年来,乐山镇村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不断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发展壮大辣椒特色产业种植,培育乡村产业发展食用菌种植,持续推动乡村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迈出了乡村振兴的新步伐。
本次建成高标准农田产业分配:完成稻油轮作1067.954亩,完成玉米、小麦种植1000亩,示范办点200亩;完成其他蔬菜种植260.011亩。
泮水镇项目片区产业规划:泮水镇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可建成高标准农田3120.436亩,其中水田1470.532亩、旱地1649.904亩。项目建成后,结合泮水镇的基础产业拟规划种植有:高产水稻、油菜、食用菌、高粱、玉米、小麦、土豆等农作物。按照“一村一品一主体”要求,统筹项目、资金、政策等要素,做大做强以辣椒蔬菜、生猪养殖、生态“稻+”为主导,以蜜柚、白茶为协同,以设施精品茄子为补充的脱贫惠农产业,建好扶贫产业项目库,加快形成“一村一品”格局,全镇316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即3万亩辣椒蔬菜,1万亩生态“稻+”,6万头出栏生猪。
本次建成高标准农田产业分配:完成稻油轮作种植1470.532亩,示范办点500亩;完成高粱、小麦种植1000亩,完成玉米、土豆500亩;完成其他蔬菜种植149.904亩。
鸭溪镇项目片区产业规划:鸭溪镇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可建成高标准农田1763.952亩,其中水田847.152亩、旱地916.8亩,项目建成后,结合鸭溪镇的基础产业拟规划种植有:高产水稻、油菜、蔬菜、高粱、蚕豆、辣椒等农作物。围绕“六个抓”、做好“六个看”一是围绕市场抓单品,看“产业规模”。二是围绕单品抓技术,看“产业效益”。三是围绕技术抓带动,看“群众收益”。四是围绕带动抓管理,看“组织方式”。五是围绕管理抓模式,看“利益联结”。六是围绕模式抓问效,看“责任落实”。
本次建成高标准农田产业分配:完成稻油轮作种植847.152亩;完成高粱种植800亩,完成其他蔬菜种植116.8亩。
西坪镇项目片区产业规划:西坪镇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可建成高标准农田5055.295亩,其中水田2449.08亩、旱地2606.215亩。项目建成后,结合西坪镇的基础产业拟规划种植有:高产水稻、油菜、食用菌、高粱、玉米、辣椒等农作物。西坪镇围绕区委区政府产业发展决策,制定了“3281”产业发展思路,不断创新做法,总结经验,调整农业结构,不断推进全镇农业产业向好发展。据了解,西坪镇“3281”产业模式即发展辣椒(蔬菜)3万亩、发展绿色稻+产业2万亩、出栏生猪8万头、核桃管护1万亩。
本次建成高标准农田产业分配:完成稻油轮作种植2449.08亩;完成高粱种植1000亩,完成食用菌1000亩,完成其他蔬菜种植606.215亩。
七、工作措施
(一)制订种植计划及宣传计划,依托龙头企业完成各个乡镇产业布局、产业选择、发展方式的宣传工作。
(二)积极进行新技术的宣传和应用。以服务农户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创造条件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种服务,解决农户在发展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全体成员谋求最大共同利益。
(三)建立订单种植计划。其中辣椒产业集群中的辣椒订单由本地龙头企业完成,根据不同的辣椒品种,以不同的价格由本地龙头企业进行收购、加工、销售。其中区农投公司与乐意产业园区的遵义中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贵州香天下集团有限公司、大师汇火锅底料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共同挖掘遵义现有辣椒加工制品生产潜力,通过引进企业实施辣椒效素等精深产品的加工,推进传统辣椒制品提档升级。遵义椒源公司与香港“李锦记”深度合作,推进盐渍辣椒订单销售,实现辣椒产销对接,拓宽了企业生产产品的销售渠道。贵州卓豪食品有限公司充分发挥母公司卓豪农业扎根农业及综合配套业务优势,推进卓豪食品有限公司10万吨辣椒深加工项目建设;
“白果贡米”及普通播州大米由贵州遵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收购,贵州遵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播州区老牌龙头企业,公司历史悠久,行业信誉良好,长期专业经营主要农作物种子,具有良好的经营理念和传统。公司连续多年被原遵义县人民政府、县农业局评为“先进单位”,2010年遵义市农业委员会授牌评为“放心农资经营单位”,2015年遵义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2017年播州区财政局评为“优秀企业”;公司是贵州省种子协会副会长单位。旗下的“白果贡米”“稻家闺秀”“播州大米”对应不同的价格区间,适应不同的人群,依托“白果贡米”地理标识打造播州区的精品大米品牌。
高粱订单收购依托茅台集团下达的收储计划,播州区人民政府以遵义市播州区粮食购销有限公司为主体,承接茅台集团的有机红粱收储任务。目前通过茅台集团认证的有机红粱土地达16.16万亩,覆盖整个播州区乡镇,并逐步认证中,力争达到25万亩有机红粱土地,订单价格为4.6元/斤,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其余普通高粱部分由遵义红粱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区农投公司签订种植订单,采购10万亩普通红粱,农户保护价3元/斤。
(四)抓好农产品产销对接工作。全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突破口,优化空间布局,强化原料保障,加快技术和装备创新制造,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集中打造一批辣椒加、蔬菜(食用菌)、粮油、肉制品、农特产品加工等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实现农产品加工转换率56%以上。具体工作措施按照播党办字〔2020〕89 号执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瞄准全国农业500强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百强等优强企业,力争每年引进引领型企业1个以上,到2025年,确保每个产业培育扶持龙头企业1-2个,创建市级以上龙头企业70家以上,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20家。
鼓励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千家万户农业从业者有序组织起来,发挥“一头连市场、一头连基地”作用,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化发展,打造企业带动型、产业拉动型等多型合作社。重点要围绕各类产业完成“返租倒包”“村社合一”“三社融合”的创建工作,每个地方至少建设2个以上“村社合一”示范合作社和面积不少于1000亩左右的“返租倒包”示范点3个。要围绕“返租倒包”“村社合一”“三社融合”,按照“优势互补、资源整合”的原则整合龙头公司的市场和资金优势、合作社桥梁纽带的组织优势、种植能手技术优势、村集体劳动力组织优势等,通过基地种植、利润分成、就业带动等联结,实现分段负责、互为股东、单独核算、按股分成,形成“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推动产业有序发展。到2025年,全区累计新建合作社100家,培育市级及以上农业专业示范社60家以上,全区新建家庭农场50家以上,创建市级以上家庭农场80家以上,指导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管理先进、效益明显家庭农场200家。
以提高农民素质和农业技能为核心,以资格认定管理为手段,以政策扶持为动力,鼓励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家庭农场主等主体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鼓励和扶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鼓励农民以土地、林权、资金、劳动、技术、产品为纽带,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到2025年,力争培育职业农民5万户以上。
(五)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持续推进上水水库、苟江水库、清水河水库扩建、平正水库工程水源与灌区配套建设,新开工建设马蹄水库、龙坪水库、洪关水库工程等“乡乡有稳定水源”工程。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蓄水、节水改造,以农业产业化集聚区和坝区为重点,实施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构建骨干水源加灌溉管网的输配水体系。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推进河流水系综合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深入推进山塘水环境治理,整体提升洪灾防御能力和超标准洪水应对能力。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打造一批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到2025年,全区水利工程设计供水能力达到1.75亿立方米,灌溉面积达45万亩,农田灌溉有效利用系数约0.51;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95平方公里以上。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聚焦重点区域,整合高标准农田、水源性水利工程、粮食增产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公路等项目资金,集中开展“地平整、路相通、沟相连、宜机化”改造,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保障粮食生产能力,走一条“引能人、推股改、促联营”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新路。到2025年,力争完成全区新建和改造提升“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40万亩以上。
八、构建保障体系
1.强化顶层设计。成立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农业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农业农村局,发挥农业现代化统筹牵总、组织协调和督促推动作用。相关部门要通力配合,按照明确重点任务抓好工作落实,确保到位。各地要设立相应机构,健全工作机制,推动工作落实。
2.强化党建引领。切实增强基层战斗堡垒作用,深入推行村务员制度改革,以基层党组织换届为契机,利用好村务员改革关键措施,遴选好450名村务员,完善基层治理机制,将支部、合作社建在产业带,发挥好村务员作用,推动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有效发挥村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领导作用,实现“能人治村、能人治社”。强推“返租倒包”,提升“三社融合”要素保障,发挥村集体股份经济联合社作用,提高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以实体经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户发展产业,共享改革红利。
3.强化改革创新。深化“三社”融合发展改革,巩固推广好三合、枫香、龙坪、三岔“三社融合”经验,扩大改革试点。深化“三变”改革,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积极推进枫香镇苟坝村省级农村“三变”改革示范村建设,促进农业生产增效、农民生活增收、农村生态增值。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挥村集体股份经济联合社作用,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推动乡村资源变资产,夯实农村发展基础。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深化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与管理体制改革,以“明晰产权”为核心,落实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制度,以水养水,积极探索水利工程建后管护的新模式,逐步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运行顺畅、效益明显的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
4.强化政策支持。区级财政每年预算2000万元以上用于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保证辣椒、蔬菜、稻+等主导产业有必要的扶持发展资金落地。落实土地出让收入优先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政策,区级财政每年从土地出让收入中提10%资金用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25年,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达到50%以上。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增加的耕地作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指标,所得收益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金融扶持政策,建立“银税互动”“银信互动”贷款机制。充分发挥融资担保体系作用,强化担保融资增信功能,推动落实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强化农业保险,围绕特色产业发展,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农业保险业务,提高特色优势产业保险覆盖水平,增强农业产业抵御灾害能力。
5.强化人才建设。按照“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要求,加大基层农技干部队伍培养,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紧缺专业技术人才,推动在编不在岗专业技术人才90%以上回归岗位,补齐建强农技推广干部队伍,确保骨干农技人员为农技推广服务。深入落实“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推动科技特派员面向基层特别是乡村振兴示范村开展科技服务,确保“821”主导产业各有一个核心技术团队、一条科学发展路径、一套技术支撑方案。
6.强化督查考核。把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作纳入区对各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和区直部门绩效目标考核内容,加强考核结果运用,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区委督查局、区农业农村局要对各地各有关部门工作推进和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导检查,视情况采取通报、约谈等措施予以督促。
*声明:本站发布的招考动态来源于考试官方网站,本站整理编辑,若涉及版权或错误,请联系本站予以更改或删除。点击反馈